作为一个数学课堂提出的主题项目,老师给孩子们提出的要求是“应用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尤其是‘数对’的知识,设计一个有趣、好玩、不像做题的桌面游戏!”
赫德五年级的孩子对于做项目的流程已经驾轻就熟,从小组分工到项目讨论、制定方案、设计图纸、到最终的桌游制作都按部就班地自主进行着。
这其中的每一个步骤,老师都会用心观察并及时对孩子们提出引导。
“有时候只需要轻轻提醒一句话,比如:从游戏者的角度来看,你们这个游戏够不够好玩呢?过几天他们可能就会拿出令人惊喜的迭代产品!效率之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五年级数学吕老师说。
表面上看,孩子们是做了一项创造性产品的设计,他们呈现的结果令人惊喜。但通过细致的教育观察,我们发现孩子收获的远超出这个“表面”的意义。
产品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产品完成后的反思与迭代,甚至通过这个项目帮孩子们怎样认知自己……都是隐藏在“创新设计”背后的深层收获。
During the Chinese Culture Week,G5 students of HDBJ devoted themselves in a math project to design their own "board games" based on the math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t. Below brilliant works are perfect showcases of their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两组同学各持一方,在规定的时间里翻出相同的数字、英文单词、颜色甚至数学算式(结果),翻出来多的一方胜。这个游戏,就是上文中被老师提醒后完成的迭代产品。
孩子们意识到:做创意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桌游有没有益智的成分,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体验”,得让人家爱玩儿。于是孩子们在讨论后,基本翻新了整个产品的表现形式,果然在展示现场赢得了不少“桌游迷”。
这是这次项目中唯一一款电子版桌游,是H同学用电脑编程设计出的小游戏。
设计这款游戏,需要的是设计者的数学和编程能力,玩儿游戏的人使用鼠标追踪程序设计好的“逃逸小偷”,在小偷逃走之前抓住者为胜。
有意思的是,这款高大上的游戏在展示会前的班级演示时,却遭到了冷遇。于是老师马上引导H同学进行了设计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进会比较好?
在正式展示会上,H同学给这个游戏加了计时功能,玩家A和玩家B有个竞争关系,用时段抓到小偷者为胜,竞争者玩游戏的时候兴奋地大呼小叫,一下子就吸引来了更多“玩家”。
这样换位思考的“消费者共情能力”,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如果不亲身经历,是没法思考出来的。
这个游戏是使用筛子筛出点数,玩家根据点数决定在棋盘哪个位置放子,双方先连成四子者胜。
这个游戏在设计上的亮点在于,筛子的设计上出现了概率的知识,让玩家玩起来更有趣。由于要根据筛出来的点数来决定放置棋子的位置,玩家需要自己规划哪个点数放在x轴或y轴,这也增加了玩家对于情势判断的复杂性,而且游戏棋盘易于携带,走到哪儿都可以玩儿起来,得到了很大好评。
这个游戏的规则类似飞花令,玩家掷骰子定位坐标,翻出什么字,就背诵有相关字的诗词,将跨学科的知识融入了游戏。
赫德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来参观的时候,把这个展位围得水泄不通,一个孩子掷出某个字,周围便响起一片童稚的齐诵之声,蔚为壮观。
数学老师们也连连感叹:咱们孩子居然会吟诵那么多诗句,可见北京赫德的诗词氛围有多浓厚!
这个游戏正如它的样貌和名字,里面藏了无数规则和宝贝。在四象限里设计了复杂的流程,玩家需要对正负数有所了解才能进行游戏,且一局要玩很长时间。
在反思环节,这个游戏的设计者们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我们设计的太复杂了,如果规则太复杂,就不利于理解,也会让很多人没有耐心玩下去。
这些反思和复盘,是迭代产品的基础,也是下一次项目中孩子们会使用到的切身经验,这才是设计者的收获。
设计者利用坐标纸,精心规划了坐标点,玩家需要按照指引找到坐标点,连接成图案,就通关了。
设计者们显然考虑到了玩家的感受,为高中低年级设计了不同的难度,增加了包括竞速在内的额外要求,来让游戏不会因为“太简单”而失去乐趣。
游戏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小小设计师们在复盘时感悟到。
这个产品的设计者在发布会上,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游戏的规则是根据四次或三次骰子的结果,定位出一个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然后两个玩家图形的面积大者为胜。
但是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其他多边形面积还没学呢。而且设计者一开始的想法有点简单,以为靠目测就可以定乾坤。
于是马上有同学提出来:你这个游戏不严谨,大概率我们会投掷出斜边,不规则图形,或者面积上一眼看不出大小,怎么办?
设计者一下子被问住了,思考了好一会儿又高兴地跟老师说:我的坐标格子每个都是一样大的,那我们可以数格子。
当然,在最后的反思环节中,这位设计师很郑重地表示,以后再做设计,一定会思考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让规则和产品都更加趋向严谨。
尽管经历了很多次的项目反思环节,尽管老师也分享过反思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这些正在成长为敏感少年的孩子心中,总有一些想法和顾虑容易被成年人忽略。而教育者最宝贵的能力,就是看见这一切!
老师理解地笑了,率先示范了自己的反思,分享了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老师对所有孩子郑重地说:
犯错是有价值的,每个错误都应该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培养勇于试错、善于创新的孩子,在北京赫德不仅是一句理念,而是靠每一位目光如炬、心细如发的教育者,用行动去拆掉孩子们心中那些,自以为“不可能”的墙。
扫描二维码了解北京赫德学校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