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国际化学校的offer录取陆续放榜,北京有一所老牌的国际学校引起了小编的注意: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小编一直会比较好奇,这所学校宣称的28年教育教学经验,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次放榜结果给了我答案。
在这届录取中,汇佳学校既收获了包括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埃默里大学、维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
30%毕业生进入世界TOP30院校就读
45%毕业生进入世界TOP50院校就读
92%毕业生进入世界TOP100院校就读
除此以外,艺术领域也收获颇丰,揽获了诸多艺术与设计类院校的offer,包括但不限于:
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小提琴/音乐制作专业)
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
英国威斯米斯特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插画专业)
瑞格林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
普瑞特艺术学院(动画专业)
伯恩茅斯艺术大学(插画专业)
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交互设计专业)
可以说,汇佳本届的录取是文科、理科、艺术三大领域全面开花,这也正体现了学校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
打造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生态,让无论什么水平什么特长的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收获适合自己的结果。这就是汇佳28年来一直致力在做的事情,也是它最为独特和宝贵的地方。
小编认为,在择校时不能只看名校数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才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汇佳是如何成长和收获的。
故事一:学术大牛,圆梦牛津
汪楚盈是同学口中公认的学术大牛,本次被牛津大学生物系录取。在生物领域,她专注、执着、认真,凭借始终如一的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努力,最终进入世界学府深造。
▽汪楚盈收获牛津大学生物学专业offer
她与生物学科的不解之缘,始于汇佳生物课一次次的实验中。从草莓中提取DNA、用酸溶解蛋白质、解剖鸡翅、制作体现食物链结构的微生态系统玻璃瓶、自己动手培育铜钱草、水藻、浮萍来研究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
从公立学校转过来的她次意识到,原来生物学科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知识点,而是好玩有趣、实践性很强、且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这为她的兴趣启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进入高中后,汇佳IBDP生物课程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研究项目,然后通过查阅学术论文、结合跨学科知识、执行实验等方式对该课题进行精深的研究。
同时老师在课上会旁征博引,将生物学与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等应用类知识相结合,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时事新闻、学术论文参考,拓展知识储备。
在这种氛围下,汪楚盈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并开始了专业的学术研究之旅。
在IA项目中,她利用田野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家门口两种不同类型的爬山虎对于墙壁的吸力;在EE项目中,她探究了大蒜里的大蒜素对于生菜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自己动手种植了21组对照试验组,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得出了结论。
此外,汇佳为学生建设了各学科的工作室。在此,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备赛,获得了英国生物挑战赛银奖、英国奥林匹克生物竞赛推荐奖、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银奖、加拿大化学竞赛荣誉奖以及全美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银奖等多项国际赛事大奖,在申请时成为学术能力的重要背书。
让她闪光的还不只这些。
从九年级汇佳MYP社区设计项目开始,汪楚盈一直致力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这个领域,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
在2018年“中国大智汇(CTB)”大赛中,她带领团队参赛,把自己研发的腰椎间盘健身操带到老师与同学中间,累积影响力超五万人,荣获大赛全国三等奖;
之后,她还利用多种方式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和预防手段,并在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下,陆续在校内外举办了6场腰椎间盘突出预防讲座,并综合所学知识研究出了一张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疲劳的座椅,在2020年9月荣获国家专利。
△汪楚盈(左三)带领团队参加
CTB大赛并荣获全国三等奖
汇佳一直鼓励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项目,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4年的时间,专一而持续的项目,为社区服务的意识,这些都是打动海外大学的重要因素。
在汇佳多种机会与舞台上,这个学术大牛一步步行稳致远,培养了潜在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精神,并终将学以致用,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故事二:冷门热爱,坚持如一
与热门学科相比,哲学是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汇佳的周天喜同学被世界排名第6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录取,一定程度打破了中国学生理科擅长、文科弱势的局面。
▽周天喜收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offer
而她的故事,也说明了无论何种热爱,在汇佳都能够得到支持,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文学科的成功录取,很大程度上需要多年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浸润。
周天喜从学前班就在汇佳就读,长达12年的时间里,阅读成为她的伙伴,成为了生活里一份必不可少的底色。
无论是汇佳IB语文课堂的名作鉴赏,或是人文学科丰富而广泛的阅读书单;无论是早上20分钟雷打不动的晨读时刻,还是PYP、MYP、DP图书管理的海量馆藏,都让这个小姑娘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看到世界。
阅读习惯一点一滴的养成,受益的不仅是眼界,还有思想上的开阔。
高一IBDP选课时,周天喜将冷门的哲学设定为选修课,自此进入到思想的海洋中徜徉。
柏拉图、康德、斯宾洛莎、休谟、费希特、黑格尔、尼采、罗素……人类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在书本中与她对话,一份份精彩纷呈的观点在字里行间蜿蜒流淌。
汇佳IBDP的哲学课以大量的阅读为主,老师会根据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美学、形而上学等不同分支进行介绍,同时会按照论证的相关内容串联起哲学史上的相关线索。
随着学习的深入,周天喜对这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哲学,并非人们常常提到的晦涩难懂,而是所有文科的基础。它是一种让思路更为清晰的思辨方式,是一种对语言和理解文本的锻炼,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存在。
她尝试将这种理解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比如在2018年CTB比赛中,身为队长的她巧妙应用哲学学科所收获的思辨能力,在现场答辩环节应对来自评委与竞争对手的质问和挑战,并凭借出色的表现带领团队一举夺得全球一等奖。
△周天喜(右一)带领团队荣誉
2018年CTB大赛全球一等奖
再比如在日常生活里,哲学家的作品使她意识到各类导向性很高的宣传方式中的逻辑谬误,并对语言中细微的差别变得敏感,可以发觉语言学的微妙性。
带着这份浓厚兴趣,经过慎重考虑,周天喜在高二时将自己未来的求学目标从艺术史转向哲学。
得益于广泛积累的背景知识、人文素养,以及汇佳IBDP各个学科之间的课程相通性,她快速适应了这样重大的转变,无缝衔接进入到哲学更深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
在EE部分,周天喜研究的主题为《库恩的范式转移理论是否可以从知识论的层面补充德波的景观理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德波的思想源自于马克思主义,但因为他对消费主义的陈述是基于景观所创造的认识论,所以他的确指出了认知层面的基础。
德波探讨并描述了一种限制我们接近真相的屏障,让我们无意识的受到源自资本主义但发展成自发性的景观的控制。而现有范式的转变是对此唯一的解决方法。
周天喜认为,汇佳IBDP的哲学课对她影响很大的一点就是要“做”哲学,而不是记住多少名人名言。与哲学所呈现的各类观点相比,她更喜欢探究观点背后形成的过程。
在汇佳,每个孩子都会在丰富的课程体系中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学校支持和鼓励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并会从资源、课程、师资、赛事、舞台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自信,帮助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故事三:调皮男孩,弯道超车
提到邹乐毅,认识他的老师和同学会用这些标签来形容他。调皮捣蛋、恶作剧、不太听话、能说会道、有商业头脑、机灵鬼、狠人……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复杂、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收获了香港大学和维克森林大学的offer,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邹乐毅收获香港大学offer
▽邹乐毅收获维克森林大学offer
从小学开始他就是班上调皮捣蛋的名。扔同学试卷、上课不好好听讲、和老师因为地上的水渍吵架……
在传统学校,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被老师放上刻板印象的标签,更多采用对抗和批评的态度来处理。幸运的是,汇佳开放而包容的校园环境给了乐毅更多的成长空间。
比如三年级的时候,在学校举办的“市场交易日”活动中,乐毅的商业头脑开始显山露水,把10块钱最终运作成100块钱。
老师一开始对这个结果有点怀疑,但在听完了乐毅对全过程的描述后,不仅完全认可了他的能力,还将现金收取和发放的任务交给他,给予了更大的信任。
比如进入青春期后,口才极好、擅长与老师“斗智斗勇”的他,被辅导员推荐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将别人眼中的“缺点”转化为长处,并帮他收获了更大的信心。
△成人礼上,邹乐毅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进入学业紧张的高中后,在升学指导中心老师和辅导员持续的沟通中,他意识到要踏实下来认真学习了。在高二,他毅然选择了四门高等级课程,死磕每个学科的任务,除了大年初一给自己休假,他基本把所有时间都放到了学习上。
汇佳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在观察和分析他的变化,并给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带着这种韧劲,乐毅顺利完成了TOK课程、化学IA、G4科学集市等多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以及SAT的考试筹备。
疫情期间,在家上课的他采取同学校一样积极主动的态度,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下课也会和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复习。在科研任务中遇到困惑时,不仅与导师邮件沟通,还主动寻找国外大学教授录制的相关视频学习,自主解决了问题。
在死磕学业的这个阶段,这个大男孩也遇到过挫折,会因为对IA的选题毫无头绪而失声大哭,会因为托福成绩的失意而沮丧逃避。
辅导员李老师默默把上一届学长学姐介绍给他,用同龄人的经验给他助力;升学指导中心的周老师会一次次分析与谈心,帮他重拾信心;家长陪他阅读莎士比亚传记,从伟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还有每一位陪伴在身边的老师,随时为他答疑解惑……
从成绩不佳到汇佳“荣誉协会”会员;从英文落后到托福110分;从调皮捣蛋的男孩到懂得规划与责任的少年,邹乐毅的成长磕磕绊绊,却充满支持、鼓励与爱。
录取结果发布之后,乐毅手写了几十张感谢卡片,带着独一无二的祝福,亲手送给从小学到高中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感谢他们的付出与包容。
△邹乐毅送给老师的手写贺卡
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用积极而非批判的态度去对待,是汇佳这个包容环境所拥有的正能量。邹乐毅的故事说明,在汇佳大家庭里,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
3个不同角度小故事只是汇佳诸多毕业生的缩影,每个人都有无限精彩的成长历程。28年来,3000余名汇佳学子带着自信与风采,走入世界学府就读。他们的成功录取,是对汇佳“尊重差异”教育生态理念一次又一次的背书。
从幼儿园到高中,在一个人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汇佳用28年的实践打造了一个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成长环境。
从每一节课程设计到每一次活动安排,从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式课堂到学科、艺术、体育百余种选修课程,多元而包容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热爱、舞台与人生方向,脚踏实地实现梦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而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汇佳坚守初心,终于深耕出一片适合每个学生自由成长的沃土。这种积累与坚持,正是这所学校最为珍贵的地方。
5月15日
汇佳将举办线下校长见面会
诚邀您到场获得更多信息
体验28年的教育精髓
了解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
当日见面会限定名额
请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