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礼物——审美力

来源:北京致知学校 时间:04-24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蒋勋

所谓审美,简单的说就是感受客观事物本身的美;具体的说,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主观精神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表现关系。其中,艺术审美是人类审美活动中最高级、最特殊的一种意识形态。艺术审美品味的高低,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像木心先生说的那样,“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的确,如果你不懂得审美、不重视艺术审美,在今天就如同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的艰难。
 

于生活细节处和孩子感受美

能够把日子过成诗一样的人,一定很爱美。无论是房间里一束淡雅而芬芳的鲜花,还是出门前精心搭配的衣服,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一个人的审美力。审美源于生活,而又融于生活。如果你能有幸接触真正美好的事物,那么其中的美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在你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变成你对生活品质的美好追求。

拥有良好的艺术审美力,能够让你在物质生活优越的今天,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幸福感更强。

提高艺术审美力,需要览欲淳熟,经之众多,取之精粹。然而,这一切应该从孩子抓起,多给孩子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让他们接受美的洗礼。所以,待到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去寻美吧!哪怕是去爬最近的山,逛最近的公园,看最近的海,观最近的博物馆等等,都是接触美的好机会,孩子只有在接触之后,才能把景之美、物之美、诗之美物化于心,从而不自觉的展现在他的生活中。

多给孩子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就是在提高他的审美力。
 

要想成功幸福,从小懂得审美

如果忽视了孩子的艺术审美能力,那么可能会让他输在终点。现如今,审美是创造力,也是生存能力。比如,马斯克的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秉承“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的愿景,在汽车设计上不仅注重生产新能源电动汽车,而且还注重漂亮的外观设计,使其更具吸引力,在入围全球500强后成功的“站在了人生巅峰”。所谓,无用乃大用,无为乃大为。众所周知,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孩子的成长表上抹去了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事情,没有了独立思考、没有了表达沟通、没有了美感认知,甚至是没有了自由,但要知道只有成绩的孩子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站。
 

人生需要美,更需要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迪人的智慧,培养人的审美力,在生活中追求一种精神富足,才能让自己活的优雅得体。蔡元培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美育中,会引导学生净化心灵,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代表着你更懂得感受幸福和美好。为什么?因为拉低幸福感的不是匮乏的物质,而是精神的贫瘠。

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能力,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以审美为媒介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力,是要舒展孩子们的天性,唤醒他们的艺术潜能,展现个性,激发创造力,让孩子能够纯粹地表达所思所想,打开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开启一生爱的旅程。

一个懂得审美的孩子,才会在学习之余去绘画,去欣赏音乐和诗歌,去做跟美有关而跟成绩无关的事,他会在艺术中提高着自己的审美能力,在艺术中提高着自己的创造力。

一个懂得审美的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美学,体会着别样的审美愉悦,疏解着生活中的压力,让生活变的更美好。

一个懂得审美的孩子,才会在浩如烟海的人群中脱颖而出。

未来,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美好都会陪伴他终生。

致知不仅开设独具一格的视觉与表演艺术课程,更强调在跨学科与超学科教学中浸入美育教育,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感知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关于作者

王美琪 ,北京致知学校助教,艺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论,在省级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数篇。在校期间曾作为交换生赴台湾高雄大学创意设计与建筑学系研修学习。从小热爱艺术,并热衷于艺术创作,油画作品《心境》入选山东省第三届“青未了”优秀作品展,并于山东省美术馆展出。本科时自主创立工作室。研究生期间曾执教于云南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