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莱佛士设计学院:北欧风究竟是什么?

来源:广州莱佛士设计学院 时间:04-25


      “在这个世界上,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在家,当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的时候。”

这是一段来自北欧人的寻常对话

虽然我们对认知中的“北欧风格”愈发熟悉

但却会对这片土地和设计风格的溯源

感到异常陌生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北欧风格的纯净、温暖之美?”

或许是对时间的知遇之恩,斯堪的那维亚人在面对季节轮替,寒冷与温暖、黑暗与光明、忧郁与希望永无止尽的交替时,形成了特有的设计思考与生活方式。

而在其中,也始终保留着对20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表述和演进。

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将曾经的贵族审美和大众所需的功能结合,生产出人人买得起的产品。

20世纪50年代初,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形成了一个可辨认的实体,让人们逐渐明晰了事物应不断延续而不是被取代的道理。如今,更是作为一种生活中的艺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森林

材料 & 灵感

安徒生童话里茂密的森林腹地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文化符号,也是用来改善日常生活的永续灵感与资源。每件家居物件与自然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抽象或天然的形状,坚硬和柔软的材料间寻求着舒适与乐趣。

热爱在林间寻找灵感,丹麦家居品牌Bolia挑选合适的枫木、云杉、松木和橡木、白桦木材运用到室内装饰中。保留树木的特殊纹理、柔和细密的质感以及朴素的色彩,制造出带有生命力的家居环境。

▲ Bolia

丹麦设计师Kay Bojesen将31块木件组成人们手中童心未泯的木猴。作为丹麦人儿时的玩具,木猴身上的天然柚木油脂丰富,随着时间发生氧化作用,逐渐散发出温暖的金黄色。

▲ Kay Bojesen的木猴

iittala将芬兰人钟爱的材料玻璃,采用传统的吹制工艺,化作森林间、河岸边的小鸟。水晶般透亮的质地与暗含的色彩,把自然编织于其中,去往生活。

▲ iittala

光 影

灯光 & 设计

短暂的夏日很快就被静谧的秋冬暗夜包裹,时而浮动着蓝绿色如风暴般魔幻的极夜浮光,会再一次进入沉寂。在创造能够释放暖意光明的形态和质感前,光的奥义对于斯堪的纳维亚人而言,既神秘又通透。

灯具设计大师Poul Henningsen反复试验照明角度和材质,他的经典作品PH系列吊灯始终遵循着“等角螺线”的曲线角度,在来回的折射与层叠渐变中化作迷人的光线。

▲ Poul Henningsen的PH5系列

丹麦设计巨匠Verner Panton总是将诙谐玩味的气质注入灯具制作中,创造出Globe吊灯,捕捉着人们对于太空年代的联想与憧憬,球体的冷暖层次变化细腻地完成了对光的拥抱。

▲ Verner Panton的Globe吊灯

摒弃了繁杂的细枝末节,关注简单而纯粹的线条,Lise Crawford浪漫地将铁制的底座稳定在底部,用木条连结着台灯,而陶瓷灯罩则维护着亮起的灯光。

▲ Lise Crawford的Wastberg灯

冰 雪

室内 & 色彩

严酷的寒冬与漫长的夜色,让北欧人的生活并不常在户外,而是在家里。家人的相聚是现代人的返璞归真,为家粉刷层次丰富的原色、摆放值得信赖的物品,这一切皆化作明朗和温暖。

在瑞典的南方森林旁,IKEA的建立将属于北欧记忆的老物件以现代的技术与需求转化为新型的实用主义家居必备,自选动手组装家具,不仅让物品作为一种日常的存在,更成为了温馨舒适的陪伴。

▲ IKEA

以上世纪中叶丹麦家具设计的黄金年代为创作灵感,HAY试图与设计院校学子建立起旺盛的探索关系,去不断接近新的材料、技术,将家的概念存于房屋空间里,创造出成就完美一天的选择。

▲ HAY

现在你还会觉得北欧设计很陌生很遥远吗?

其实北欧设计就源于日常生活

设计 让世界与人的距离不再遥远

准备好开启你的设计旅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