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超七成学生对自己选的专业不满意?原因是...MIT学长走进十八中国际部

来源: 重庆十八中学国际部      编辑:佚名

上大学、选专业可能是大多数同学**次独立地做人生的重大决定。选对专业,或者用古话说“入对行”,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我们在中学接触到的学科只是整个学术界的冰山一角。这个世界上那么多有趣的、神奇的、有前景的学科,那么在大学专业选择时应该看什么?是起薪?是否热门?还是发展前景?

几年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颜晓川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调查显示,全国有超过70%的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满意。这是他决定做专业研究的原因。

5月7日,颜晓川以“我的专业我做主“为题,走进重庆十八中国际部,与同学共同探讨了专业的选择。 颜晓川现任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教师,本科毕业于MIT,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专业没有冷热门之分

颜晓川认为,专业本身并没有热门或冷门之分,“靠冷门和热门选专业是非常致命的误导,对于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也会带来很大风险,因为 随着时间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会随时发生变化 ,大学入校时是热门专业,也许等毕业时就不是热门专业了,反而很难**。”

颜晓川学长的分享现场

从1945年到1970年,美国对物理学专业的需求量上涨了200倍,毕业生人数也增长了200倍。1970年突然冷战出现转折点,造原子弹和氢弹没有了,1970到1971年一年,美国对物理学的需求降低了70%。导致当芝加哥大学物理届全世界较厉害的一个班级,也有一半的人没有找到**。

所以说,热门其实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大学入校时是热门专业,也许等毕业时就不是热门专业了,反而很难**。

专业内部纵向分化很大

在起薪的层面, 不要只考虑专业之间的差异,真正影响一个人长久发展的是专业内的纵向差异。

组内差异的示意图

颜晓川老师对国内外几所的本科毕业生做了调研,在热门的金融专业与冷门的语言学专业中,有趣的是,都发现了不同的层级。而且每个层级相似度都非常高:**层都有可能会失业,第二层也是五千到六千的岗位,第三档是在高校里面做科研,第四档是去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型科技公司。在金融行业会有从小型券商到合资券商再到大型券商,还有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同一个专业内,纵向深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根据颜晓川的研究,不同专业间的**率差距并不大:热门的金融学85%,冷门的语言学82%,起薪差距大约在10%-20之间。起薪和**率影响你吗?不影响的,真正影响你的是竖着的差异,这个是组内个体差异。

所以专业不是按照**率、起薪选择,而是选择一个自己能坚持下去的,这才是较核心的。

颜晓川学长在和同学们交流

个人陈述的重要性

为什么选专业时候要写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中一部分说明了你对专业的理解,另一部分,说明个性与专业需求是否匹配。

一位人类学的教学曾经在面试过程中拒掉一位金融专业转行的学生,他说人类学这一点的特质和经济学金融不太一样,甚至他们需要的人是相反的。想象一下人类学研究中,你面对一个少数民族、被殖民地或者毒品问题,较怕的是你在他们面前体现出来一种优越感。

人类学研究

金融行业

你看人类学招的学生都有唯唯诺诺的感觉,对于他们专业来说,是特别好的。做金融的话,往往是有优越感的,因为你毕业以后面对比你大三五十岁的人,你要给他们指导**、做,你要给这个老板级的人,给他们讲模型,这种性格叫做aggressive(强势)。在人类学,强势性格是坚决不可以的。而心态,这个是长期家庭环境和后天教育养成的思维。

较后,颜晓川认为,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较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专业和学科的具体内涵、课程设置和职业选择,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动力,不会感到枯燥。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