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语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7-18 17:33:51 已帮助:人 来源:哈尔滨指南家教育
语言发展的基础包括:感知、认知、运动、环境(社会认知)。
感知/环境
感知即嘴巴的感知,音调的感知。小朋友对语言信息的感知特别重要,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识别包括:能听到但不一定能听出有差别及听不出来。
幼儿语言系统发展轨迹:
4-6个月之前:大脑能够识别全世界的语言信息,这是天生的一个能力。
6个月之后:大脑会对周围语言产生修剪,对应的神经突触也会减少。这就像是接通电线,一开始全部接通,但在日后的工作中会将那些不通电的逐渐拔掉。同理,用进废退,大脑也会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出现的内容删除修剪。
认知
即不是假懂,要真懂:
不是让孩子机械式地记住卡片上这个是香蕉、这个是葡萄,那个是西瓜,唯工具论去训练孩子,而是将训练放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去超市、在户外,知道这是小鸟,小鸟怎么叫、小鸟怎么飞,当你在模拟小鸟飞翔的动作,孩子也能够知道。
运动
孩子不会说话是不是嘴巴的问题?博士表示,是有一定的关系。
什么动作容易模仿?
类似于拍手、跳一跳、转个圈这样的“大动作”容易模仿,难度升级一些,例如小朋友用手拿笔在纸上画,观察他拿笔是大把抓,还是用手指头去捏;动作是胡乱画,还是模仿你画个圈。后者难度更高,动作更精细,而越精细的动作要求的神经元越多。
同理,嘴巴也一样。让小朋友说“紫菜”,这太难了,就好像让小朋友写数字一、二,他可以,但是让他写一个“长”字,他就写不了,因为对他的能力而言太复杂了。
嘴巴动作的发音和嘴巴的精细调控有关系,即感知觉问题(也叫本体感觉)。
例如有些孩子嘴巴不敏感,表现为总是流口水,用小刷子刷他嘴巴他没有什么感觉,喜欢咬东西;而有的孩子却过于敏感,这样也不行。家长若发现孩子有类似的问题,去进行感知觉的测试和训练。
语言的学习可以理解为概念和符合的匹配,即反复建立(对事物的)感觉和说出词语的联系。
建立孩子在此情此景之下,这个词的发音和当下感受的匹配,一次不行就多次,反复练习,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建立联系的过程,请一定是一手体验,而不是二手知识(例如扔卡片学习就是二手知识),生活场景的教学才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