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辰美国际艺术教育教师教你用艺术创造未来,超越未来

来源: 辰美国际艺术教育      编辑:佚名

辰美国际艺术教育“教师观点”系列报道,让更多家长和学生能够听到辰美中坚力量的教育理念和艺术见解。本期纯艺教师曾文君Josie将与大家分享“艺创未来”这个主题,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吧!

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艺术从业者或学习者都会对未来技术的更迭感到焦虑。对我们而言,如何更好地跟随或超越时代的步伐,用艺术创造未来呢?本期我会将一些学者,前辈和艺术家们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大家。

众所周知,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具有代表性的伟大艺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瞥见技术的演进。许多技术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淡出大众视野,但有趣的是,无论时光流逝多久,这些作品都能仍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种令人感动的感觉似乎才是永恒不变的。

技术会更迭,我们除了关注时代的动向及技术的更新外,怎样才能创造一个真正超越“未来”的艺术作品呢?我想在此需要提出一个概念“感受力”。

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陈丹青在《局部》中提到:艺术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而是直觉,是本能,是崭新的感受力。拥有敏锐的直觉,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才可能创作出跨越了很多年后都无法超越的艺术。

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培养我们的“感受力”呢?我将从观察方法,生活习惯,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简单的分享。

著名当代艺术家大卫霍克尼说过:画家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对这个世界细致且敏感的观察能力,画出一幅动人的作品,是因为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比别人多。

绘画的学习就是学习观察,我想对于其他艺术专业来说也是相通的。如何观察呢?必须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能从一些艺术项目中发现,缺少这种切身体会,即一手的调研。大家习惯通过网上冲浪寻找一些灵感直接使用。要创作出有独特视角真诚的作品,就要自己实地去感受和观看,所以首要的观察方法就是你要主动去观察,要去看;多出去走走,不管是亲近大自然还是去看各种展览。

《把自己作为方法》中写到: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生活的小世界发生兴趣,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从小事物中发现美,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生活讲出来。真诚的表达和观察才会有生气,作品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在未来始终和人们产生共鸣。

关于生活习惯,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台湾著名的美学大师蒋勋说过,一个“忙”的人是与美没有缘分的。他所说的不是事情多,而是心灵的“忙”。

生活中有哪些主要导致“忙”的原因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娱乐媒体的发展,短视频团队精心设计的观看模式使人接收强烈的视听刺激,并不断的需要更多更强烈的刺激延续下去,短时快节奏的观看使人逐渐变得浮躁,难以集中注意力。在麦克卢汉和尼可波兹曼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提到过媒介是人的延伸,是你认识世界的方式,工具可以“规训”和塑造人。小刷怡情,大刷伤身,所以我们需要慎重的抉择我们使用的工具和媒介及时间的安排。

最后,我想推荐一些研究的渠道和方法给大家。艺术需要大量的阅读来拓展我们的审美领域以及对艺术史的理解,辰美图书馆有丰富的专业相关类书籍,大家可以常去借阅。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