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编辑:佚名
在苏州海归学校,有很多勇于尝试、全面发展的学生,他/她们在各个领域绽放才华,像闪闪发光的星辰点亮我们的校园。
我们期待,在“海归之星”这个专栏里,与大家分享更多海归学子的成长故事。
本期人物,是花样游泳小将黄同学。
十周岁的黄同学有很多兴趣,排在**位的,就是有“水中芭蕾”之称的花样游泳。
作为一项融入了舞蹈和音乐的水上竞技项目,花样游泳对游泳技能、体操技巧、音乐理解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非常考验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在第20届省运会上,黄同学和她的小伙伴们获得了混双第4名,双人第5名,集体项目第5名等一系列好成绩,更获得了唯一的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
01来之不易的成绩:“但真的就做到了”
“疫情这两年我们的训练很不规律,我也很松懈,省运会前近半年都不能去游泳池下水训练。比赛前的一个月终于可以了,我也咬咬牙抹着眼泪坚持挑战了一些我以前不能够好好完成的动作。我想不能因为我的原因让整个团队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
“咬咬牙”,“抹着眼泪”下水训练的黄同学,最终还是跟小伙伴们一起出色地完成了比赛。而且她还是苏州团队中参加项目最多的选手,她说:“我都没想到自己可以全部认真努力地高强度完成所有项目,但是真的就做到了。”
认真努力,全力以赴,也许就能做到连自己也想不到的事。
比赛给黄同学的另一个收获,是感受到“榜样”带来的力量。她遇见一些优秀的小运动员,“她们真的是很厉害,特别能吃苦”。
也有些遗憾,“如果能更早一点恢复训练,如果我能做得更好,我和我的伙伴就能拿到苏州**块花样游泳的省运会奖牌了。”
但是这种遗憾何尝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这种10岁孩子心中的内驱力与责任感,一定能让她走得更好、更远。
02慢就是快:“不能轻言放弃”
六周岁不到,黄同学开始学习花样游泳。在孩子的心中,这种水中的艺术体操很美,但也有些令人畏惧:
“开始练习时,我有些害怕,要闷头在水中倒立,还要憋气和完成很多的动作,天气冷的时候泳池的水温不是很高,停留在水中重复同样的动作,还会觉得又冷又冻。很多时候都不想练了,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离不开很好的教练,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如今的黄同学已十分了解:
“爸爸妈妈鼓励我坚持这个集体项目的训练,说这样收获到的,比通过个人项目去获奖去考级更有意义。”
在黄同学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在默默陪伴与观察孩子,鼓励支持,但不催促,而是耐心等待孩子的内在动力与自我要求出现,然后帮助她一起去面对更高的挑战。
黄同学的妈妈说:“现在回头看还是很开心,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力量越来越强,一种‘很有劲儿’的生命力也开始萌芽。真的看到‘慢’就是‘快’。”
03地道海归娃:管理自己,为自己负责
黄同学一年级开始就读海归:
“爸妈在所有的教育体系中给我选择IB,他们觉得IB是符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我也这么想,我还想说,我的学习到现在都是我自己管理的,IB教育**我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我特别喜欢我们的探究课程,从搜索资料到规划筛选和演讲呈现都要靠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去完成。我觉得在自主学习上得到了很多的锻炼。”
上学期末,黄同学还和同学一起组队参加了WSC(世界学者杯)的线上比赛,获得了团体银牌。子骞还获得了一枚个人辩论的**。
妈妈陪伴与记录了孩子们的努力过程,也记录了自己的惊喜和感动。
我们问黄同学,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她说,是坚持了一些困难的事,克服了一些想逃避的事。
这大概也是“水中芭蕾”**她的事情之一吧。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