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苏州海归子女学校首届毕业生斩获剑桥大学offer

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编辑:佚名

一月,剑桥大学放榜,苏城学子战绩卓绝,创下记录斩获了13枚offer!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一所学校,刚刚送出的首届毕业生就获得了剑桥大学的青睐~还是独一家的IB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下面,企鹅就带大家走近来自海归学校的萧同学,一起看看他的故事~

如果要给未来画个圈

化学,是他最坚定的圆心

那天,在海归学校,企鹅最先见到的,其实是萧同学的几位老师。“自由不羁”、“努力上进”、“学习能力强”、“对化学学科拥有的热情”是老师们为他贴下的标签。带着对这位“化学痴迷者”的好奇,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

已经手握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北卡教堂山大学等多所知名名校offer的萧同学表示,和今年受疫情影响的部分留学生一样,他在升学过程中选择了英美双申的模式。

萧同学说,作为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学府之一,他对学术超强的剑桥大学有着天生的向往,申请它,也是对自己学术能力的考验和检测;而美国方向的各高校同样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丰富多样的通识教育可以让他学习到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更适合自己的性子……

不过,对他而言,升学去向或许还要考虑,但专业方向却早已笃定。

萧同学告诉企鹅,他在化学学科上萌生兴趣的原因非常简单——觉得做实验很有意思。“我享受的倒不是实验操作本身,那些操作过程其实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当你花了很长时间去做一个实验,得到的结果和其他人,或者和预期不相同时,其实非常有意思,去探索这其中的原因是我**的乐趣。”

除此之外,渴望治病救人的理想也一步步促使他走近化学。萧同学说,随着自己逐渐长大,特别是在经历亲人的离世以后,他越来越觉得在疾病和灾害面前,人类的医疗水平其实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发达。想做医生,想去制药,都得学好化学!

于是,从高一开始,萧同学就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去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习。“印象很深的是,在研究所的一位博士生老师手下实习的时候,有一次我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去称量实验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然后单单一个实验,就从早到晚做了三天才完成,而且结果还完全不成功。那个时候开始觉得在科学知识面前,人真的很渺小。”

喜欢就去尝试,热爱就要探索。就是这样,萧同学通过校内的课程学习和校外的实习,一步步提高自己在化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10年级开始,他就参加了各类面向全球的化学奥赛,并在11年级的时候成功拿下英国化学奥赛和加拿大化学奥赛的全球金奖!

化学竞赛.jpg

师说:剑桥的光环

哪有一句“爱您”来得生动

作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首届毕业生中的一员,萧同学表示,非常感谢学校IB体系下的丰富资源和老师们提供的帮助。

“IB的体制真的给了我们很多探索学术和兴趣的空间,像学校的课后俱乐部、科学实验俱乐部,都是促使我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平台。”提到IB的EE(Extended Essay),也就是学术研究报告,萧同学挂着笑容说起了自己的化学老师冯老师。

“EE很有挑战性,我的化学实验都非常久,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通常都要到晚上八点甚至更晚才能结束。冯老师每次都陪着我一起,有时候很晚了会听到她打,她女儿就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回不回来吃饭’。我就觉得总是麻烦她,但她非常认真,脾气又好,为我付出了特别多,*括后来我自己开了一个分享关于化学方面的学习内容,也是她帮我审稿,她所做的已经完全超出了一名老师的正常**职责范畴。所以当我收到剑桥大学的offer时,**个就想要跟她分享。”萧同学说。

而当企鹅对话冯老师的时候,她却说:“对我而言,(萧同学)录取剑桥都是次要的,我最开心的是他内在的转变。”

冯老师告诉企鹅,她是在萧同学11年级的时候开始接手他的化学学科。起初,这个自由不羁的男孩常常上下课不打招呼就走,虽然认真努力,却不够踏实谦虚,有点儿“飘”,也不懂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我的教育观中,支撑一个人未来走得更远的,首先是德行,然后才是学识。他是个内心非常善良的孩子,只是有时候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那我作为老师,在德行教育方面眼里揉不得沙子,一定要指出来。”冯老师说。

于是直爽如冯老师,从课前课后的打招呼开始,跟*括萧同学在内的同学们慢慢形成必须相互问候的习惯;每次同孩子们在实验室里“加班”,就叮嘱他们养成跟父母报备的习惯;总是在孩子们得到了帮助后,鼓励他们习惯地、自然地表达感谢……

在冯老师看来,学校首先是成人的地方,她渴望在执教的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他们自己的“纵向蜕变”,内在的改变远比他们被名校录取更能让她成就感满满。冯老师说,当萧同学告诉她已经收获剑桥大学的录取时,她自然是骄傲的,欣慰的。但更打动她的,其实是这个从前不好意思说出感谢和爱的孩子在她的朋友圈留下了两个字——“爱您”。

自认是个平庸的人

“平庸”如他,却生动闪光

在交流的过程中,企鹅曾让萧同学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说,“我可能比较平庸吧。最爱化学,但是学术上比我出色的人实在太多。喜欢种花、摄影,但也只是会一点点。我**的特点可能就是愿意去尝试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广泛涉猎,都不精通。(笑)”

然而,这样一个“平庸”的他,却格外地真实、生动。

经济老师Catherine Ho.告诉企鹅,在经济学科上,萧同学的成绩从来都不突出,IB考试也从未拿过7分,但他是个特殊的思考者。“他常常有很好的想法,会自我反思,比如有时候会说‘我没有经济学家的思维’,个人的学习心态也非常好,他从来不会因为一门功课的成绩不理想而不喜欢这门课,反而是去思考自己不擅长的原因。”

升学指导老师Tina也表示,萧同学所展现出来的平平淡淡的自己,其实就是具有特色的亮点。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没有了标化成绩,许多留学生比拼的就是文书的书写。老师们从名校招生官那儿得到的反馈是,很多高等学府更偏爱那些文书充实而富有灵魂的申请者。

“对于招生官而言,十七八岁的孩子能够用朴实的语言呈现一个立体的自己就是一种突破;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对于自身追求的思考,对于自己所在社群的贡献……高等学府要录取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有思想的个体,而不是用花哨的文书堆砌起来的,仿佛刚从流水线上卸下来的‘商品’,更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就像萧同学,他是无聊的时候喜欢摆弄花草的孩子;是学校科学研究俱乐部的Leader,是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的“宝藏学长”;是喜欢化学,想要通过漫长的学习和研究治病救人的“探索家”;是在茶余饭后会去“啃”英文古典小说的“浪漫主义”理科生……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傲慢与偏见、冲突与误会,恐惧和疏离,频频成为舆论热点。萧同学还和同学们实地前往广州,调研非洲人在广州的生活状况。

萧同学和同学们发现,和网络上传言大相径庭的是,他们了解到的非洲人群只有极少数存在“不讲卫生”“犯罪”“贫穷”“没素质”等情况。事实上,生活在广州的非洲人与本地居民之间有着巨大的误解。

于是,同学们用调研的素材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我们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因为地域会产生误会和偏见,但当我们能够建立起更*容的心态,更深入的沟通以后,其实偏见是可以消除的。当然,每个社会事件都有复杂的内因。我们不是专业的纪录片制作团队,我们只是想以中国青年人的身份去发声。”

就像萧同学在采访中所说的:“越长大越觉得,在社会的发展之下,很多事情都不是用单一方面的知识可以解决的。”

在苏州海归学校的IB体系中,每个学生都被鼓励去探究解决世界性问题的方法;老师们不仅专注教学,更注重对“全人”的培养,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术+人格结合培养的模式中不断成长。

苏州海归子女学校2021届毕业生录取情况.jpg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