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编辑:佚名
本周,苏州海归子女学校2020“双语科技文化夏令营”圆满闭营。本次夏令营由5天在校课程、4天冷泉港课程组成。
在海归学校**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中英双语教学的科技文化主题课程。探究式学习,拓展科技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多维度学习,在丰富的情境中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实验与合作技能,发展面向未来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九天的课程中,同学们尽情地探索未知,更收获了友谊和回忆。
“私人订制”的“跨越式”教学
在校课程中,英语学科的Wendy Ashleigh和Mary Rhodes老师设计的总课题叫“跨越式的语言教学”,各科教师们联合教研,跨学科创新备课,每天上午的英语课程设计都和下午的各学科课程紧密结合,李海玲老师的地理课程《像地理学家一样探索我们在哪儿》、戴一鸣老师的历史课程《瘟疫如何改变世界历史》、朱银银老师的生物课程《探索人体奥秘》、Anthony Bernardo老师的科学课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形成一个整体课程,每一项内容都是“私人订制”。
戴一鸣老师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还给大家弹起了琴唱起了歌!领队老师李海玲和Anthony每天悉心管理A班和B班,尽力做好每一个细节,看到同学们中午需要更多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在雨天特地带领他们去体育馆活动,还在教室里开展各种游戏……学校办公室、医务室、运营部等各部门都在为同学们默默护航。
“趣味DNA”:探索生命科学的奇妙世界
在目前亚太**、国内首家专注于基因科学教育及知识分享的机构——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同学们沉浸在探索生命科学的挑战与乐趣中,从理论学习到实验操作,尝试解读生命背后的层层奥秘。
姚同学觉得在冷泉港的各种研究都很有趣,而吴洛凡、王子和等同学对提取DNA的实验最感兴趣,令沈信印象深刻的是检测细菌有没有抗体。
朱同学觉得最有趣的是制作DNA模型:“我认为亲手制作能让我很深入地了解DNA的结构,清楚地认识每一部分的作用。”而对她来说**的挑战是提取DNA:“如果不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提取,DNA很容易破碎,最后我与同学把瓶子放低,尽量不大幅度摇晃,就轻松提取出了DNA。”
这个夏天,一起“跨越式”成长
这些天虽然时阴时雨,但是在绵绵梅雨中,在宁静的校园里,仍闪耀着学识和智慧的光芒,飘扬出恬淡悠然的琴声与歌声。
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各种趣味,也在面临各种挑战。
傅同学: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演讲和展示,也在学习活动中展示了自己流利的英语。我觉得**挑战来自各学科的专业词汇,我在尽力地识记那些词。
范同学:我觉得在英语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我努力尽我所能。
朱同学:最有趣的是解剖猪心猪肺并进行观察研究。也有很多同学觉得**的挑战是解剖,有点害怕,但是在大家的帮助下,还是勇敢地尝试了。
张同学:我不知道如何在分组时等到愿意与我组队的同学……后来我主动组队才解决了问题。
许同学、徐同学:对于我们来说,设计并制作海报是个挑战,我们依靠借鉴创意、同伴合作思考等途径来完成。
走进多彩课程,同学们所获得的,除了来自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跨学科课程,还有展现与发现彼此各种优秀品质的机会。
比如:胡同学在生物课上的突出表现和陈同学的动手能力让大家刮目相看,王同学对刘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真积极印象深刻,陈同学发现自己和袁同学很有共同语言……
在这次活动中,朱*菲和朱*稼对彼此有了全新认识,都发现了对方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秀品质(比如“坚持”),也期待以后还能再次合作。吴同学说:“我们这一组同学团结一致,也非常友好。”
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所获得的,已经远超所涉及的学科课程范畴。这种“跨越”,使学习与成长更富空间。
在结营仪式上,同学们用双语总结展示课程学习的成果,大家为老师的敬业鼓掌,为同伴的优秀喝彩,也为同伴和自己的努力鼓掌,李海玲、Anthony、Wendy和Mary老师为同学们颁发冷泉港结营证书和整个双语科技文化夏令营的结营证书,还送给每位同学一个保存着本次活动的视频、照片的U盘,这可是大家最期待的礼物了!
同时,我们也要真诚感谢每一位家长,感谢你们对本次夏令营的全力支持。我们明年再见!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