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苏州海归学校毕业生袁同学:“单纯忠于自己热爱”的自豪IB人

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编辑:佚名

对袁同学来说,大学选择专业是一个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她有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妈妈,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电脑一直存在于她的世界里,甚至成为童年的陪伴之一。

从小到大,她的兴趣与梦想无论如何发展,始终围绕着计算机。

“最小的时候想当游戏测试员,可以免费体验各种游戏;长大一点希望能成为电影里的黑客,可以轻而易举地攻破别人电脑的防火墙,得到机密信息;现在只是单纯的想学习计算机、研究计算机。”

现在,拿到西安大略大学、悉尼大学、利物浦大学、墨尔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多所名校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offer的她,将可以如愿在自己钟爱的领域尽情畅游了。

苏州海归子女学校

“三年,无数个project” ,成就开朗积极、乐于交流的她

毕业时回首海归三年,袁同学清晰地感到自己更“放得开”了——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灵活主动,思维也更加开阔。

“高一刚进入海归时,在破冰活动中不敢说话,即使会说英语,在跟外教对话的时候还是磕磕巴巴;上课时也习惯性缩在后面,把自己隐藏起来,祈祷老师不要看到我。

但是在跟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之后,我变得勇敢起来,在交流中变得更加直接大胆,和老师的交流也更加流畅,这些都是因为同学和老师们给我的*容和鼓励,让我变成现在开朗积极,乐于交流的我。”

这些改变让她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信。毕竟,三年中她完成了 “无数个project”,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成长:

“以前我没怎么体验过这种高自由度形式的小组合作,以为只要坐等leader安排任务就行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提供自己的想法和规划,leader只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织者,而不是独自完成所有决策的‘工具人’。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互相督促,避免出现free-rider的情况。”

从“可怜IB人”,到“自豪IB人”

袁同学说,如果要说3年来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那就是圆满完成了“传说中国际教育体系中最难最痛苦的”IB课程。

她曾因挑灯夜读被朋友们戏称为“可怜IB人”,但是现在她觉得那段日子非常充实而有意义:

“我有很多朋友在其他国际学校读书,每当我在宿舍挑灯夜读赶各种ddl(最后期限)的时候,他们总是发自己在家或宿舍享受生活的照片给我,美其名曰‘问候可怜的IB人’。当时我看到他们在各种玩,真的挺痛苦的,不停催眠自己他们学校就是花钱放假。

现在回首过去这三年,正是因为那些半夜赶任务的生活片段才让我的高中生活显得非常充实。”

IB课程中最有挑战性的内容之一——IA(学术论文)也是袁同学认为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最有帮助的部分,因为IA让她提前体验了大学论文的准备流程,有了这些经验,相信大学学习可以更加如鱼得水。

“千万不要被看似宽松的‘最后期限’给欺骗了!”

是的,这是师姐袁同学给学弟学妹的诚恳建议,她甚至拿自己作为‘熬夜导致身体虚弱’的反例,奉劝大家重视时间管理:

“老师设置的任何一个期限都是有其道理的,可能看似简单,但直到最后才发现很难进行下去,结果就是赶不上ddl,心惊胆战地半夜给老师发邮件申请延期。

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必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把所有**丢到最后一天完成,这样你的学习生活不仅能变得更加井井有条,身体也会更加健康。”

还未离开,已开始怀念……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袁同学其实还没离开学校。但是她已然开始怀念老师、同学、宿舍……

她说自己能紧赶慢赶完成申请,多亏了老师“天天跟妈妈一样的絮絮叨叨”,当然还有好友许同学,“虽然方式说不上温柔耐心”,但是总是会跟老师一起提醒催促她完成申请事宜。

在宿舍的最后一天,同宿舍四个姐妹一起“抱了一下”,纪念大家海归寄宿生活的结束。

3年,朝朝暮暮,点点滴滴都是回忆:

“我们曾经一起挑灯夜读,互相鼓励一起赶ddl;一起石头剪刀布决定每天的洗澡顺序;在睡觉前催促还在电脑前的人赶紧上床睡觉;一起布置空荡荡的宿舍,添置椅子地毯和投影仪……

跟几个可爱的室友一起,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说到将来,袁同学希望,可以一直像现在这样,单纯地忠于自己热爱的事物。不管将会经历什么,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希望自己坚持本心,勇往直前。我们也祝福袁同学,定会如自己所愿:历尽千帆后,仍似少年时。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