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编辑:佚名
在同学兼“战友”袁同学的眼里,许同学是一个非常“直爽率真”的人:“有什么话就会直接说,不会弯弯绕绕计算些小心思。”
有趣的是,这似乎与许同学对“计算机”的钟爱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妙。
“计算机是一种将数字与现实起来的工具,能够将很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文字转换成代码和数字,免去了交流时的拐弯抹角和修饰,能够最为快速直接地解决问题。”
从小就喜欢数学的许同学,在高中时接触到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计算机科学,并将此作为自己的目标专业,最终拿到了西安大略大学、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多所名校的offer。
我的理想:做一个开甜品店的“码农”
喜欢计算机,想要成为一名“码农”的许同学拥有很多兴趣爱好。因为爱好过于广泛,妈妈总是会问她:“你还有时间学习吗?”
不过,学习重要,爱好也很重要。
她喜欢打篮球,因为膝盖受伤而选择暂时放弃。她还喜欢弹吉他、做甜品,在高三压力大的时候,这些爱好就是她减压的比较不错方式:“把压力都发泄在打鸡蛋的时候,鸡蛋打发好了,我的压力也随着消失了。”
说到梦想,她说:“不同于别人的壮志宏图,我只想要平淡一些。”
这个“平淡”的梦想就是“白天打代码,晚上打鸡蛋”:
“我想在毕业后开一家自己的甜品店,白天好好地打代码,晚上去店里准备准备材料。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理想化,要实现也很困难,但是我的梦想可能就是能够平稳地过完这一生。”
也许看似平淡,但美好——因为,我们相信,能够找到自己的内心所爱,能够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蓝图,这就是找到内心幸福的**步。
我的海归:“每个观点都值得被尊重”
回首海归三年,许同学觉得,自己**的成长是“能够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一来到海归之前,她就读于公立学校,自认为英语不好,不敢用英语和别人交流。所幸,在海归,她得到了必要的推动力。
“英语老师‘逼迫’我参加课堂讨论,只要我不说话他就cue我,让我回答,虽然我回答地磕磕巴巴,用词和句型也很简单,但是在他给我的comments里,他却对我赞赏有加,说我是课堂‘十分有价值的一员’。
也就是从这之后,我慢慢尝试在课堂上多说话,就算是说错也没有关系。——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老师所教给我们的就是‘每一个观点都值得被尊重’。”
每个观点都值得被尊重,每个人都有其价值——也许正是学校与老师这样的理念,给了学生们自由表达的勇气和动力;也许这也正是海归的老师们最希望学生“带走”的东西。
我的老师:“妈妈一样的存在”
在老师的眼里,许同学是一个“开心果”,爱说爱笑,她经常带着小零食去与大家分享,积极帮助同学,甚至会给老师提一些不错的建议。
但是许同学却说,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海归得到提高的。
“说实话我以前有点‘自闭’,特别是对不熟的人,但是海归的每一位老师都很友好,很有耐心,引导我一步步走出社交的困境,也让我不再惧怕和他人交流。”
申请季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升学指导老师了。她说,老师总是能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周就提醒她该交申请了。“虽然会一直絮絮叨叨(这里是褒义词)让我不太敢回消息,但是从来不会对我发火,金老师就是像妈妈一样的存在。”
我的“战友”: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最怀念的,还是我们这十几个人的友谊。相信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这份纯粹的友谊都是比较难得的。”
许同学觉得,大家既是相互支持的同学,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竞赛;一起创办环保社;一起自我提高和升级,也一起改变周围的环境……
在这里,她交到了新朋友,也遇到了老友,更找到了可以并肩作战的“战友”。
许同学与同班同学袁同学,一同被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所录取。两人自小就认识,高中意外重聚,又拥有共同的志向,并将结伴出国留学,友情着实令人羡慕。两人约定,一人做“厨子”,一人做“司机”,继续在异国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祝福我们的海归姑娘,愿你实现自己的梦想——写着出色的代码,做着好吃的甜品(甜品店里还有一只猫?),用你的有趣、你的率真,温暖身边人。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