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编辑:佚名
六位来自苏州中学园区校的交换生,他/她们在苏州海归子女学校归度过了为期2个月的交换学习,深度体验海归的课堂学习与校园生活。
感谢几位同学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思,相信这将为很多对海归感兴趣的同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为大家进行分享的,是华同学、洪同学、王同学三位同学,他/她们从课堂学习体验、课程设置、作息时间,以及家校沟通等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一、关于课堂学习体验
华同学:“全英文授课环境”、“student-teaching”
海归的教学并不局限于“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的形式。这周经济学老师给我布置的作业就是以student-teaching为形式。
对我来说,全新的英语教学环境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有趣的。英语确实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传递知识的方式。另外,我的化学老师的英语口语和他对教学的热情也让我感到惊叹。
洪同学:“比较困难的是没接触过的课程”
对我来说比较困难的是类似于经济、商业管理这些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课程。这里是全英语授课,有些专业名词我完全没有办法理解,经济类的曲线图我也很难读懂,以至于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迷茫。
但是老师和学生还挺友善的。老师给我们这批学生布置了特殊的基础作业,我也渐渐地感觉能融入课程了。
至于数学、化学这些我们学过的课程基本上没问题,数学有些内容我们还没学到,但是做的题比较简单,我差不多能完全跟上,有时候还会给其他同学讲讲题什么的。化学课会额外做一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做,挺有意思的。
王同学:“数学不难”,“英文阅读量大”
我选修的课是经济、工商管理、生物,除此之外还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修课,其中经济、数学、英语是HL(high level),其余三门是SL(standard level)。
数学课内容我自认为还是比较简单的,跟上进度没有什么问题。英语课这三周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一本英文小说《人鼠之间》,由于以前纯英语阅读偏少,小说的阅读量很大,所以英语课的作业会相对花费更多时间。
生物课遇到的**阻碍就是英语词汇,内容方面,一部分是普高必修课程中学过的,一部分没有学过,难度上不算很大。
二、关于班级形式&作息时间
华同学:“一节课80分钟”
80分钟的课程结束后,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学生们可以到不同楼层去欣赏其他同学的表演(比如唱歌),或者在图书馆消磨时间。由于IB学习中SL和HL课程(普通课程和高级课程)的差异,我和我的伙伴每周都有一些自习课程。80分钟的自学对我复习巩固所学的科目很有帮助。
洪同学:“完完全全的走班”,“没有早读”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海归子女学校是走班制的。和我们学校的走班制不一样,这里是完完全全的走班,每节课会有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同学。所以所谓的班级,大多数时间不会在一起。只会在午饭后有一个短暂的集会,或是在活动时以班级的形式来组织。
午饭后的集会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有时候是自由阅读,有时候会为我们这些交换生介绍学校什么的。跟我们的班会课差不多。
海归没有早读,在八点钟就开始上**节课。三点钟放学后本校的学生会进行一些社团活动。
在适应了80分钟的长课以后,我觉得虽然80分钟的课程使得一天学习的科目少了,但是也能够让知识点更加紧凑。
三、关于电子设备和家校沟通方式
华同学:“相对更多的自由”,“家校沟通通过电子邮件”
学校在使用电子设备方面给了学生相对更多的自由,这使得学生与老师们交流更加方便。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与以前不同——通过电子邮件。
洪同学:“电脑很重要”,“有专用的网站”
电脑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比方说英语课上老师会叫同学们用电脑去查生词。第二天的课程通知基本上都会放在专用的网站中。(编者注:洪同学所说的“专用的网站”应该指的是ManageBac教学与学习管理系统。)
下面继续为大家分享吴同学、王同学、朱同学三位同学的“海归实录”,来看看他/她们眼中的海归。
吴同学的海归印象:
高自由度,国际感,小班制,人情味儿……
国际学校与园区校之类的普高**区别便在于其自由度,这一点在走班制度上较大程度地体现了出来。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目标方向来确定哪些课程选择高阶(high level),哪些选择低阶(standard level)。
其次,全英语授课方式(除语文外)、占比半数的外教更是让整所学校充满了国际感。这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英语听力和口语……
其三是小班制上课,这使得大量的小组合作与活动得以完全地实现。
作为园区校学生会的前**,我对于另一学校的同组织也是十分的好奇。我有幸参加了学生会例会,其全英文的交流方式也是贯彻了多语言灵活运用的宗旨。不过,与园区校不同的一点是,海归由于高中人数较少,在组织活动等诸多事项上更为方便,自由度也更高。
海归的同学与老师都十分照顾我们的感受,时常与我们亲切沟通交流最近的感受,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海归是一所充满了“人情味的学校”。
总而言之,海归是一所极其优秀的国际学校,一所蓬勃朝气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如果你有心,你一定能遇到对你极其有助力,负责任的老师。你也能遇到可爱,积极的同伴。
王同学的海归印象:
全英文授课,学生要“讲课”,科学课着重“探索”,同学们很热情……
谈谈这段时间以来我的总体感受吧。
首先是课堂模式转换所带来的新奇感。老师授课变成了全英文,不过好在我选的课程(数理化),都是之前学过的。但在没有接触过的经济课上,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抛开课程内容不说,光是课上不能讲中文这一规则,就给了我很大挑战。
其次是上课侧重点转换所带来的差异感。在园区校,尽管国际班也有所调整,但主要还都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讲为主,而在海归,讲课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变成了学生。就我个人而言,这样的转变还是挺有挑战性的,因为我平时并不是一个对上台讲话很有积极性的人,这种模式让我收获颇丰。
再讲讲具体的课程吧。语数英和国内授课模式相差并不大,内容也不难。至于物理化学,则更提倡探索精神,除了实验次数明显增加以外,还要求学生去写EE,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积极性。而经济课,由于之前从未接触,将来也不会选,所以我基本把它当作拓展知识学习,四周下来,倒也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在海归,我还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刚入学时,由于人生地不熟,我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我的buddy和其他同学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使得我能够快速地融入。
朱同学的海归印象:
课上互动很多,需要大量写文章……
刚开始有点不太适应的,就是全英课堂吧,有很多专业名词不懂,所以以后去英国上学要提前预习背单词。教我经济的老师很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去讲,所以她讲和我们讲的时间基本对半分。这是与普高非常不同的一点,以前只要课上听听,只管在课上输入就好,不需要我们立刻输出。也许因为是互动很多,所以一节课的内容没有很多很杂,相对来说比普高强度要小一些。语文课也是和以前普高的语文课特别不一样,对我来说基本是一门新的科目了。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特别多,基本上两三节课就会做一次实验,很有意思。
其实上了这一个月下来感觉IB和A-Level也是不太一样的。IB除了选课之外还有TOK(知识论)等课,写文章的机会特别特别多。课程体系我觉得也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六位同学在海归都各有收获,希望这段做交换生的经历也将对同学们日后的留学生活有所裨益。
而几位同学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合作进取的精神也给海归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期待以后更多的交流活动,让两校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